所在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明清陕西戏曲剧种剧目手抄本整理研究出版的价值意义

阅读数: 2639

      (一)、明清陕西戏曲剧种剧目手抄本是陕西古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人民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主要文明成果,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创造力,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具有不可再生性,开展本课题研究对维系炎黄子孙的文化血脉,传承华夏文化基因,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民族情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王国维先生云“古来新学问,大都由于新发现”,他的中国戏曲“由巫、优二者出”的经典论断,是基于他对大量戏曲古籍的细心研究而得出的。历史上第一种成熟的戏曲形态——南戏的兴起、形成过程完全依赖于戏曲古籍的考证。因此,陕西现存的手抄本剧目古籍,是其剧种起源、流变、传播、生息研究的重要依据。它对探求陕西戏曲发生、发展、传播状况及陕西戏曲科学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早期的戏曲文本资料的残缺和某些戏曲剧种资料的不足,是戏曲研究领域的一大障碍。通过对陕西手抄本研究,可以补充中外戏曲史专著中的不足,陕西戏曲志的不足,甚至改写其中的某些部分,因此,陕西明清两代戏曲剧目手抄本的保护整理出版对中外戏曲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四)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思潮的动向,是戏曲研究者理清楚戏曲发展脉络的关键。戏曲“花雅之争”完全得益于传世的那一时期全面、丰富的戏曲古籍资料。“花部”与“雅部”争胜的结果对中国戏曲的后期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开展对陕西现存戏曲古籍的研究,对我们研究陕西不同历史时期的戏曲审美思潮。把握民间大众和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思潮动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历朝历代除官府主持编校、刊行的戏曲典籍外,民间还存留了大量的戏曲典籍,这些戏曲古籍主要是以家刻本、坊刻本和抄本等形式存在的。家抄本和大户人家手抄演出本都是民间家乐演出的重要史实资料。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它能为我们提供那历史阶段的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从戏曲史的角度看,它填补了那一段戏曲历史发展的空白。因此, 陕西现存戏曲古籍是我们研究明清时期戏曲草根生存状态和当时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民族关系及家乐演出史的第一手资料。


     (六)民间的手抄本和民间剧团的手抄本是廓清戏曲民间形态和舞台演出状况的宝贵资料。尤其是戏班子艺人的手写台本,是戏曲艺人舞台实践的记录和依据,清晰地反映了文人剧本是如何被改写为适应舞台表演实践台本的。现收藏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的清代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翡翠园》全本,就为研究者了解皮簧在北京演出情况、演员活动情况,提供了直接而可靠的依据。1958年在广东揭阳明代墓葬中出土的嘉靖抄本《蔡伯皆》在与通行陆贻典抄校的《新刊元本蔡伯皆琵琶记》比对之后,学术界得出了,嘉靖时期观众更倾向于关注剧情,而不是追求曲文的典雅化。


     (七)古籍戏曲剧种剧目手抄本校勘、修订、批注是戏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勘同异,定是非、正文字,达到正事实、通文字、以惠后学的目的。早期戏曲的剧目剧本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文人和艺人的改写,而出现了与原作的重大偏差。用明人徐文长批校《重刻订正元本批点画意北西厢》的题语,“余所涂抹,悉依碧筠斋真正古本,亦微有记忆不明处,然真者十之九矣!白亦差讹甚不通者,却都碧筠斋本之白矣。因而改正也。典故不大注释,所注者正在方言、调侃语、伶坊中语、拆白道字、俚雅相杂、讪笑冷语,入奥而难解者。”校勘对于戏曲文本的历史传播及古籍保护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校勘、批点、注释,为戏曲研究打通溯本求源的道路。使得戏曲剧本尽可能以其原始风貌留存下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戏曲古籍的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图片

微信扫一扫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

地址:西安市龙首北路西段四号(西市龙首北路十字西南角)
邮编:710016
联系电话:029-86284842
研究所邮箱:qin-ar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