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专家数据库

张新生

阅读数: 1729

       张新生,笔名卜贺,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影视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工作,同时涉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等。近年来关注如下几个领域:三农问题中农村的文化生态,农民的文化需求,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延安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及当代演绎,陕西及西安的文化战略发展,同时涉猎电视栏目的策划,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及评论。

 


       曾先后在《读书》、《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三农中国》、《当代电视》、《中国广播电视》、《今传媒》、《上海艺术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评论、调查报告、随笔等近百万字,其中一些论文曾获省部级及厅级政府奖;


       获奖作品简介如下:


       论文:《对于我国喜剧美学研究现状的认识及批评》发表于《上海艺术家》1992年第三期,该论文获陕西省 1989——1992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并被《戏剧艺术》1992、4期转载;


        论文:《戏曲危机解读》,载《三秦风物辩》,获“21世纪中国戏曲发展论坛”三等奖;


        论文:《没有预设的“和谐”》,载《和谐文化理论研究论集》,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年;


        调查报告:《将鱼养在水里,将花栽进土里-保护西安鼓乐之散见》发表于《中国文化报》2006-08-17,并收《西安鼓乐优秀论文集》(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年出版),并发于《经济研究》2006-6在《西安国际鼓乐研讨会》上获一等奖;


       调查报告:《行走黄土地》发表于《中国文化报》2006-03-23 10;


       调查报告:《生存与生态——对于南泥湾精神的再认识》发表于《陕北文化艺术理念研讨会论文集》,获陕西省《陕北文化理论研讨会》三等奖;


       调查报告:《陕西农村文化生态初步考察》发表于《二十一世纪西部文化艺术发展论坛论文集》;


       调查报告:《关于陕西农村文化生态的初步考查--陕南篇》发表于《三农中国》2005年第五期;


       调查报告:《高家大院备忘录》发表于《关中民俗艺术论集》;


       新闻评论:《从汶川地震中看新闻报道背后的价值取向》与李荣(第一作者)合作,发表于《中国广播影视》2008年第六期,,同时以《透视”5、12地震“以来,新闻报道背后的价值取向》为题,刊载于《当代电视》2008、7


       论文:《“雅俗共赏”新解及由此引起的思考》发表于《艺术界》1988第一期,获陕西省首届艺术科研成果优秀论文奖;


       《滑稽的本质特征及艺术手法》发表于《艺术界》1990年第四期,获陕西省第二届艺术科研成果二等奖;
为陕西电视台担任编导及撰稿,其中参与主创(本人担任撰稿)的专题片《为了国徽的圣洁》在第二届全国优秀电视节目评奖中获专题类二等奖;


       参与主创大型政论片《国格赋》, (本人在该片中担任撰稿及编导);


《国格赋》是一部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和陕西电视台联合制作的6集电视专题片。它旨在用电视艺术形式宣传、展示邓小平国格问题的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该片以鸦片战争至今的一百多年历史变迁为背景,在绵延起伏、复杂错综的历史脉络与逻辑走向中梳理出国权、国力、国魂三条思辩线索,对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整部片子紧凑精当,深沉激越,具有一定的震撼力。该片荣获1999年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


       出版学术专著《三秦风物辩》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调查报告及论文《关于陕西农村文化生态的初步考察》、《关于”民生新闻“的思考》、《农民关注电视,电视是否关注农民?》在不同的报刊发表之后,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先后被全国几十家重要网站转载。


       曾为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专家组成员;


       现为国家重点课题“延安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及当代演绎”课题组负责人。


       曾被陕西电视台聘为顾问,并被该台精办栏目《今日点击》聘为特邀评论员;


       现为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特邀研究员。


       2005——2007年,被评为所级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厅级先进个人。

 

上一篇
下一篇
图片

微信扫一扫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

地址:西安市龙首北路西段四号(西市龙首北路十字西南角)
邮编:710016
联系电话:029-86284842
研究所邮箱:qin-ar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