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演义》简介


       《后三国演义》所写,是这样的故事: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黄巾起义被镇压后,诸侯割据,火并不断:袁绍在易京大破公孙瓒,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江东孙权开始崛起,新野刘备拥兵自立……曹操统一中原后,大军直逼荆州,荆州新主刘琮不战而降。曹操既得荆州,又欲先灭刘备,再占孙权据有的江东。
       面对来势汹汹的曹军,江东多数人主降,少数人主战,诸葛亮兄诸葛瑾建议孙权联刘抗曹,孙权遂遣诸葛瑾出使夏口。为缔结抗曹联盟,诸葛亮来到江东,他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说服孙权。诸葛瑾建议孙权胜而固守江东,败而退至夷洲(今台湾),孙权闻说大喜过望,决意联刘抗曹……一场赤壁鏖战,周瑜大破曹军。只此一战,尽耗曹操军力,他遂无力南进,三国之势乃成。因有赤壁大胜,孙权只进无退,遂不提夷洲之事。
       曹操向来“英雄爱美”,不尽有多少风流韵事?其子曹丕、曹植也皆性情中人,二人都爱慕败亡的袁绍次子袁熙之妻甄氏。甄氏貌美如花,贤惠无比,最终成为曹丕之妻,但与小叔曹植互有好感。曹操晚年,曹丕与曹植嗣子之位竞争激烈,后曹丕被立为太子。
       汉延康元(公元220)年,曹操病死于洛阳,曹丕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嗣魏王,继任汉丞相。当年十月,曹丕代汉,是为魏文帝,定都洛阳。一年后,刘备在武当山南即帝位,国号为汉(史称蜀汉),建都成都。初即帝位的刘备,尽起倾国之兵,杀奔江东,欲报东吴夺荆州、杀关羽和张飞之仇。孙权遣诸葛瑾入蜀求和不能,不得已降魏,被曹丕封为吴王。孙权受封,遂拜陆逊为大都督,抗击蜀汉之兵,亦准备败而退至夷洲。幸陆逊善于用计,他火烧蜀营七百余里,刘备败退白帝城中。因东吴又获大胜,孙权无须思退,又不提夷洲之事。
       曹丕深深记恨曹植当年的嗣位之争,更嫉恨曹植与甄氏的爱情,遂轻信王妃郭女王的谗言,逼貌美品贤的甄氏自杀,殓尸时以发覆面,以糖塞口,并恶作剧的赐给曹植以甄氏的玉镂金带。曹丕不仅使甄氏含冤惨死,还毒死大弟曹彰于洛阳,远贬二弟曹植于鄄城,又贬三弟曹彪于白马。基于此,曹植悲痛无比,在洛水河畔作得怀念甄氏的《洛神赋》,成为千古名篇,最终,他忧郁而英年早逝。
       白帝城中,病危的刘备嘱咐诸葛亮“马谡不可重用,魏延不可不用;曹魏不可不伐,但却不可轻伐;东吴不可不联,但又不可不防。”并再三强调太子刘禅是“扶不起来的阿斗”,让诸葛亮自立为帝,以完成统一和兴汉大业。但是,诸葛亮并未听取。刘备亡,诸葛亮即扶刘禅即位,与东吴重修旧好。时孙权亦即皇帝位,称吴大帝。诸葛瑾上表,建议孙权依托水师实施南下、北进、东扩的战略,开拓东吴蓝色的疆土,派兵出航夷洲,在那里筑城立郡。陆逊、全琮等大臣极力反对。孙权力排众议,决意出航夷、亶(今日本)二洲。按照孙权旨意,这次航海,大小战船、货船不下六百艘,甲士万人以上。其任务,不但要在夷洲建立城邑,还应在两洲俘民四万以充兵源。航海路线为:从章安(今台州湾口岸,属椒江市)出发,直抵夷洲,再至亶洲,给时三年,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组织的对夷洲行使主权的大型航海活动……葛玄是一位精通奇门异术的道士,他与诸葛瑾次子诸葛直一起前往魏都洛阳,求得马钧发明的既能指方向又能计时的指日针。出航在即,诸葛瑾突染重疾,诸葛直代父出航,被孙权任命为远航副帅,老将军卫温担任主帅。周遗为远航向导,沈莹为远航书记,他二人并葛玄一起陪卫温、诸葛直出航夷、亶。
        吴黄龙二(公元230)年仲春的一天,孙权亲自在章安古港主持祭海仪式,卫温率船队浩浩荡荡直往夷洲而去。卫虹系卫温爱女,她与诸葛直已有婚约,因爱心难舍,密随而来。卫温欲斩卫虹以严军令,但被葛玄苦求相劝方才罢休。船队抵达夷洲,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最是这里民风民俗,仍似江东远古之状。沈莹感触最深,撰写了《夷洲》一文。经奏报朝廷,孙权让卫温船队即远上亶洲,俘其民并取其财后返回夷洲,由副将滕彪留守,滕彪为孙权宠臣太常卿滕胤之弟。在夷期间,葛玄拜访了世外高人阿里道长,阿里道长给他和卫温、诸葛直、卫虹、沈莹和周遗一一赠了偈诗。航亶期间,船队先见海上虹现之美景,又见海市蜃楼之奇情……再往前行,一无宁日,或是大风,或是暴雨,或是群鲨,或是巨浪……突来的飓风,几将卫温、诸葛直的船队毁之殆尽,将士们大半丧生。周遗为解救被群鲨困于礁石上的甲士,一连杀死百余条鲨鱼,以致失去一臂;诸葛直、葛玄和卫虹被“龙卷风”刮于神仙岛上,有得种种奇遇;葛玄在神仙岛巧遇阿里道长,他竟是早年的越国大夫范蠡。昔范蠡、文种助越王勾践灭吴,献绝色美女西施、郑旦于吴王夫差,恐泄机密,西施先毒死郑旦,再让夫差杀死伍子胥,最终导致了吴国的灭亡。“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功高日月的文种最终被勾践赐死,有卓世功勋的范蠡则激流勇退,他携西施一起隐居,先至齐经商,成为亿万富翁陶朱公,再至仙岛高誓,修行得道成仙。而夷洲历代诸王,正是范蠡的后代,阿里道长也正是他的化身。葛玄遂留神仙岛上,一心修道求仙。卫温和沈莹历经风险,方与诸葛直汇合。为避免全队覆没,他们不得已返夷。
       这时,滕彪及部下在夷烧杀抢掠太甚,与夷民结冤很深。一夜之间,所垒之城被夷民全部拆掉推倒,巨砖全被扔进海里……为此,双方爆发大战。滕彪战败,率残部狼狈出逃,夷人便尽烧东吴军舟船,使卫温军断了归路。一小岛上,卫温残部与滕彪败军相遇。战而难胜,唯有求和。几经周折,卫温始与大夷王相见,恳提和解之望,谈及“夷洲大陆之地,皆为华夏之土,海峡两岸之人,均为炎黄子孙。”大夷王亦谈到“华夏一统,夷当服从,不求为王,单求富民”的祖训,声称他们深知“国大而不被人欺,民众而不受外辱”的道理,说夷地也等待回归,夷民也渴望统一,但必须“君要 明 君,臣要贤臣,国要强国,民要仁民”,大夷王又历数滕彪部驻夷期间烧杀抢掠之罪行,揭露其欲在夷地搞独立王国之阴谋,必欲先杀滕彪并惩其部后方可和解。孰料,滕彪闻风返吴,途中竟残杀了同船三十名军士,并自残断臂,企图陷害卫温。卫温严肃军纪,整顿军风,发布《通告》,规定细则,鼓励扶夷助夷之善事,始得大夷王并广大夷民之好感。恰是这时,大夷王公主范华求婚于女扮男装的卫虹,卫虹则“以婿换婿”,促成沈莹与范华相爱。大夷王以德报怨,与卫温结成异姓兄弟,他还把卫虹认作义女,举行盛大婚礼,使诸葛直和卫虹、沈莹和范华双双对对完婚。
       三年未满,孙权因闻滕胤、滕彪谗言,诏令卫温、诸葛直速返吴地。卫温上书,恳请延长回返日期,并让诸葛直回吴送书。返吴海上,诸葛直被葛玄所变巨鹤叼走……滕胤兄弟再度进谗,孙权急催卫温回吴。卫温急率船队返吴,范华女扮男装随行,卫虹留在了夷地。回吴后,卫温遭陷被孙权处死,沈莹被任命为丹阳太守,周遗、马茂被分派为丁奉部下。
       吴大型船队出航夷、亶期间,正是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之际。诸葛亮虽为“千古一相”,有着卓越的治国治军之才,但他也不是完人和全才,甚至于有着许多失误,诸如:误用关羽失荆州,误用马谡失街亭,不斩苟安反遭陷,轻信李严失战机……最是他初次伐魏,不依魏延兵出子午谷出奇制胜之计,坚持兵出祁山,以致伐魏失败。以后,他又不顾西蜀国小军弱的实际,屡屡兵出祁山伐魏,均无大的收获,直至早逝于岐山五丈原。但是,诸葛亮至死都不改变对魏延的看法,以致遗计错杀魏延,误用杨仪,留下千古之憾。以至于他“以国相托”的无比信任的姜维,也只有小聪明而无大谋略,尤其是政治上极不成熟。这一切,亦是导致西蜀灭亡的重要原因。
       孙权虽然能屈能伸,大智大勇,是越王勾践那样的奇特人物。但是,他晚年生性多疑,轻信谗臣迫害忠良,因“二宫之争”杀人无数,几换太子失误重大,为东吴覆灭留下隐患。吴赤乌十四(公元251)年,孙权逝,诸葛恪扶幼帝孙亮即位。诸葛恪废除高压政策,改革东吴朝政,修筑东兴大堤,抵御魏军入侵,立下了不朽功勋。只惜他被奸臣孙峻、滕胤所骗,赴宴时被害。不久,孙峻病逝,大权归其弟孙琳。孙琳废幼帝孙亮,立琅玡王孙休为帝。孙休依丁奉之计,除得孙琳大患。沈莹、周遗、马茂三人,请命吴帝孙休,重新安葬诸葛恪父子,终于为其正名。
       魏景元五(公元264)年夏,蜀被魏灭,晋王司马昭为刹周原扶风的“帝气”、“王气”,特将“乐不思蜀”的降主刘禅封为扶风王,并专派精通周易八卦的殄虏护军爰邵去斩断了正在东移的岐周风脉,破坏了扶风风水。司马昭逝,子司马炎继位,他逼魏帝曹奂禅位,称晋武帝。晋武帝念诸葛亮之忠,特免其孙诸葛京一死,后擢用其为江州刺史,成为江南诸葛氏之始祖。
       蜀国灭亡,晋承魏统,晋吴对峙。面对故国之危,诸葛直毅然返吴,他向新帝孙皓上奏,请派遣船队再至夷洲,以备退路。 孙皓暴 君,沉溺酒色,荒淫无度,宠用岑昏,滥杀忠臣。诸葛直上书直谏,却被关入狱中,陪同的马茂被其杀害。
       吴天纪三(公元279)年十一月,晋军分五路攻吴。晋军所到之处,吴军节节败退……值此时刻,孙皓才思败退夷洲,遂释诸葛直出狱。但因被魏军重重围困,难以出得建业。危急时刻,沈莹率五千青巾军来救。沈莹知此次是生死之战,来建业前已派人送妻范华和子沈继文携自己所著的《临海水土异物志》入夷,以免他们母子遇害著书遗失。孙皓命丞相张悌并诸葛直、沈莹、周遗等人全力破敌。众人领命,过江杀敌,人人奋勇,血战而死……因再无退路,孙皓只好思降。这日,王浚十几万军士,浮船百里,喧哗着直入建业石头城。孙皓双手反绑,车载棺木,前来投降……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愚在该书的序文中这样写道 ——
      《三国演义》是一座艺术高峰。《后三国演义》的作者仍以《三国演义》为基础,以信史为结构,以虚构为驰骋,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至于成功与否,有待读者评价,有待历史评议。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后三国演义》的作者所采用的,也还是类似于《三国演义》的写法,出入经史,融汇传说,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只是,它的故事性和艺术性更为增强,情节和细节描写更为丰富,其历史性、艺术性并重,真实性、可读性共存。其所以说它“七分事实,三分虚构”,主要是因为小说所写的大的事件都是真真实实的,是正史上明文有载的,准确地讲即东吴大型船队出航夷、亶这一重大的事件,也还有其它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
       如果仔细翻阅《后三国演义》一书,我们还可以看出,它几乎是通过诸葛家族的兴衰史来写三国历史的。所谓“一出三国剧,两台诸葛戏”,诸葛亮家族的兴衰史,伴随着蜀汉的兴衰史,而其兄诸葛瑾家族的兴衰史,则伴随着东吴的兴衰史。后者除了曾被授将封侯的诸葛瑾本人外,更有身为大将军、太傅并主持朝政立下不朽之功的长子诸葛恪,以及身为远航夷、亶副帅的次子诸葛直。他们家族的兴衰,伴随着东吴兴衰的始终。这大约也是《后三国演义》的写作特色之一。
……
       最后,我需要提请读者注意的是,只有把《三国演义》和《后三国演义》结合起来看,才能真正了解三国时期的全面历史,或至少可以补充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这就好像有《水浒传》也有《水浒后传》,有《西游记》也有《后西游记》一样,应当说,《后三国演义》弥补了《三国演义》的一些遗漏,这大约即为它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这里的意义,既包括历史意义,也包括现实意义。而且,这部《后三国演义》,只是想在《三国演义》的基础上,给人们再补充一些笑谈三国的材料罢了,它至少应该起到了这样一种作用,当然远不止这些。
       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以后,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新闻社发以新闻通稿,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消息;《人民日报·海外版》载文配图进行介绍,向海内外进行推荐;《西安晚报》著名记者周媛撰写了2000余字的重点专访报道;《作家报》、《文化艺术报》、《中国生产力报》、《美报》等多家报纸,分别进行了专版报道、连载或评介。同时,台湾政要连战、马英九、宋楚瑜均收阅此书,给予极高的评价。最为鼓舞人心的乃是,国内已有影视公司愿投以巨资,欲将其改编拍摄成50集电视连续剧,此一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同时,有许多专家就此书提出了宝贵意见,我根据这些意见欲将此书作以大的修改,而后修订出版,这件工作年内将完成。

 

上一篇
下一篇
图片

微信扫一扫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

地址:西安市龙首北路西段四号(西市龙首北路十字西南角)
邮编:710016
联系电话:029-86284842
研究所邮箱:qin-ar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