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学术活动

艺海秦风 | 探索商洛花鼓艺术的时代表达——现代戏《若河》

阅读数: 534

省文旅厅艺术处

 

 

商洛市地方戏曲研究院历时两年创作编排的商洛花鼓戏《若河》于6月13日在商洛首演。

 

该剧讲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到本世纪初若河岸边的感人故事。主人公若水排除万难、历经万苦办养老院,收养孤儿为主线,以若水与侯金驹的恩怨为辅线,刻画了若河岸边半个世纪的一幅事相百态图,宣扬了古圣贤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重要思想,阐明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深刻道理。该剧以乡村养老为切口,关注当下乡村振兴大蓝图的现实题材戏剧,讲好商洛故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乡风文明真谛,源源不断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若河》由国家一级编剧徐小强执笔并担任导演,创作初衷是将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渗透到当代年青人的思想中,用真实的语言特点、故事情节,把真实的社会展现出来,实现以文化人的作用。艺术特色极其丰富:第一,在剧本创作上,突破了以往戏剧对英模人物塑造手法,没有高大全,没有概念化,而是注重文学性、生活化、接地气;第二,在音乐创作上,淋漓尽致体现了商洛花鼓的活泼欢快、清新委婉,与该剧陕南泥土气息气质高度吻合,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戏剧人物的内在情绪变化;第三,在舞台呈现上,主创团队别出心裁的将“商山四皓”“摩女跑云云”“洛水谣”“编帽曲”“渔鼓”等,具有浓厚的商洛地域特色元素融入其中,组成非遗矩阵,呈现出多元态、地域性的生动表达。

 

国家一级作曲、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歌舞团团长党红岩讲到,“秦岭最美是商洛,商洛深处秦岭腹地,山美、水美、是当之无愧的天然氧吧,夏季恒温22度,在这里生活的人们载歌载舞,快乐的享受着花鼓艺术的滋养,传承着先祖的血脉。商洛花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近年来推出了很多部优秀的剧目堪称经典。此次创排剧目《若河》,音乐美、唱腔美,紧密配合剧情,张弛有度,感人至深。演出阵容强大,从主演到群众角色,演员演唱到位,能够准确把握音乐情感。剧本构思缜密,环环相扣,脉络清晰。后续修排做一下减法,会更显精炼,不拖泥带水。舞台呈现方面需在表现手法方面多元化,减少重复。舞台美术方面,加强色彩变化多样性,根据剧情丰富舞台,更好的为剧情服务。”

 

国家一级导演、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副团长杨君感触颇深,“文明的根基,实际上就是传承文化,尤其是现在的国家视角就在人民群众身上,对于乡村振兴这个大时代议题中的乡风、养老等事项的关切,是非常有时代性的,不一定最时髦,但一定是最持久的主题。用简单易懂的群众语言唱咱老百姓能听懂的词,讲贴近咱老百姓的事情,和观众的情感产生共鸣,整场演出意犹未尽。建议提升舞美效果,对家乡的记忆做好基础铺垫。”

 

文艺评论家、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丁科民给予了该剧充分的肯定,商洛花鼓戏要讲好商洛故事,关切家国社会、现实题材,传承中华美德、传播正能量。丁科民说:“现在老龄化是全社会都要关心这个问题,而目前写这类题材的戏曲还是比较少,所以这个戏题材突出,立意深刻、故事传奇生动、舞台呈现精美,弘扬了养老、敬老、孝老精神。后期要提升舞美写意的质感,挖掘人物的内心,加强人物之间的冲突矛盾,提炼主题,彰显人物精神力量。”“总书记一直在强调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我们的戏剧就是要跟着时代呼吁走,守正创新。特别是这个戏前面还加了一个红军烈属,把传统文化跟红色基因融合了起来,在思想上非常深刻。”

 

该剧启用了众多青年演员和乐队人员参演,充分展示商洛花鼓新生代力量,为青年表演人才的发展、培养剧种的中坚力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图片

微信扫一扫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

地址:西安市龙首北路西段四号(西市龙首北路十字西南角)
邮编:710016
联系电话:029-86284842
研究所邮箱:qin-art@163.com